我的家乡在盐城,这是一座精致、厚重,充满张力、承载使命的城市。盐城东临黄海、西襟淮扬,是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。大家对“盐”肯定都不陌生,今天,我想从“盐”的视角,跟大家介绍一下盐城这座城市的“四种特质”,也就是“盐之有礼、盐之有物、盐之有为、盐之有味”。 盐城是一座“盐之有礼”的人文之城。“盐渎传千载,城拓沐海风”。三千年前,沿海先民就在盐城煮海晒盐,造就了“烟火八百里,灶煎满天星”的盛景,刻画了盐的风骨、盐的品质,成就了盐城的厚重历史与悠长文脉。盐城有中国第一条人工盐运河——串场河,还有中国最大的海盐博物馆。“建安七子”之一陈琳,南宋名相陆秀夫,党内“二乔”胡乔木、乔冠华皆为盐城人。北宋三相吕夷简、晏殊、范仲淹先后在盐城担任盐官,文学巨匠施耐庵隐居白驹场,润就了不朽名篇《水浒传》;淮剧、建湖杂技、东台发绣等国家非遗文化,在盐城诞生、传承和发扬。盐城还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,刘少奇、陈毅、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盐城战斗、生活,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全史馆。 盐城是一座“盐之有物”的生态之城。独特的资源禀赋,是大自然对盐城的馈赠。盐城兼具湿地、海洋、森林三大生态系统,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、最大的沿海滩涂、最广的海域面积和最广阔的开发腹地;有继西藏阿里、那曲之后中国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,建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每年数百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、繁殖或越冬,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湿地城市,被新华社誉为藏在长三角的“绿野仙踪”。前不久,到访盐城的美国加州州长为一只导游丹顶鹤起名为“加利福尼亚”,并赞叹“盐城风景比家乡更胜一筹”。 盐城是一座“盐之有为”的梦想之城。盐城地处长三角中心区,是长三角一体化、长江经济带、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黄金交汇点,拥有港口、机场等5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,实现县县通高铁,已全面融入上海“一小时都市圈”、北京“一日商务圈”。盐城,坚定不移把工业作为立市之基、强市之本,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,着力打造“5+2”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,晶硅光伏、动力电池、不锈钢、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均居全国地级市前三。 盐城是一座“盐之有味”的幸福之城。盐为百味之首,清代诗人李光庭《乡村七事诗》云:“盐为国宝溯流长”。盐城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基地,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140亿斤,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农业产值超千亿的城市。 逛一逛田园乡村的农家果园、品一品盐城特色的八大碗、尝一尝润胃健脾的鱼汤面,一粥一饭都充满着家的温馨,一点一滴都承载着儿时的记忆;绿荫掩映乡村的炊烟、清晨夜晚街边的小吃,诉说着城市浓烈的烟火气息;“人在城中、城在园中、园在景中”的公园城市,一大批景观公园、文体场馆,提供漫步城市生活的舒畅空间,城市与自然在这里交融。
|